cov_第六海軍燃料廠探索書名:第六海軍燃料廠探索

作者:林身振、林炳炎/黃萬相譯

作者簡介:林身振,高雄人,1940年生,塩埕國小、高雄中學、成大化工畢,1965年進石油公司,2000年十三等專業管理師退休。台灣化學工程學會前秘書長,塩埕校友會會長。《第六海軍燃料廠探索》推動出版及作者。曾出版《成大吾倆化工情》。網頁:知音樂園。

林炳炎,草屯人,1944年生,草屯國校、草屯初中、台中一中、成大建築畢、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畢業,2009年台灣電力退休。《第六海軍燃料廠探索》編輯及部分作者。曾出版《台灣經驗的開端台灣電力株式會社發展史》、《保衛大台灣的美援(1949~1957)》、《紅毛土技術史在台灣》及《林木順及台灣共產黨的創立》。網
頁:北投埔林炳炎。

譯者簡介:黃萬相,台南人,1930年生。台南一中、成大機械畢。1956年進石油公司,1995年副總經理退休。《第六海軍燃料廠史》日文翻譯。

本書推介:

鄭重推薦佳作: 此書彌補了在台灣歷史文檔中所流失的重要資料,是一部深入了解[ 台灣早期探勘六燃石化設施開拓史]值得看的好書!(黃森一 美國前氰特 . 凱美拉 . 化學研究部 院士)

身為化工人 當知化工事 (余信雄)

台灣石油工業的發展是建立在日治時期的基礎上。 張炎憲(教授,前國史館館長)

 六燃為今天台灣石油化工業的發展奠定基礎,是台灣經濟起飛的動力。王金樹(台灣塑膠公司最高顧問,副董事長)

 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神聖使命」! 吳甲一(94叟,營造業,畫家)

 六燃史是撰寫台灣化工史重要的參考資料。 翁鴻山(國立成功大學前校長)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林俊雄(台灣化工學會秘書長)

 從日治時期六燃的建設,能夠了解戰後台灣石油l工業發展及石化工業何以能夠發展。 洪紹洋 (日本學術振興會外國人特別研究員、東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客員研究員,專攻臺灣經濟史與經濟發展史)

 珍貴的歷史需要有心人的整理與維護 ! 鄭素娥(文字工作者)

 讓台灣石油史典範轉移的一本書。 林炳炎(科技史工作者)

 

尋回歷史的記憶(六燃探索書序).

  認識 林身振 先生是種巧合,也是種機緣。在我擔任國史館館長時, 有天 林炳炎 先生帶著 林身振 先生來到國史館,調閱資源委員會檔案, 查出艾格洛夫博士(Dr.Gustav Eglof)所提「大口煉製廠報告(Takao Refinery Report)」。兩人得此珍貴史料,真是喜出望外,如獲至寶。

 看到他們兩人追尋台灣史料、重建台灣歷史的熱誠,使我感動萬分。 兩人都是國立成功大學畢業, 林炳炎 先生服務於台灣電力公司, 林身振 先生就職石油公司。林炳炎對台電歷史、 台灣工業發展史著力甚深,甚至遠赴美國尋找台灣史料。 林身振 先生是其學長,由於長兄林曙光(本名林身長)薰陶, 也是充滿歷史癖的人士,以其專業,尋找「第六海軍燃料廠」 的資料,並撰寫其歷史,又由 黃萬相 先生翻譯《第六海軍燃料廠史》 ,兩人之撰述和譯作相輔相成,彙集而成《第六海軍燃料廠探索》 一書。

 閱讀之後,我深感日本人做事的嚴謹努力, 雖然六燃廠自創立至日本戰敗,才14個多月, 卻留下許多縝密規劃寶貴資料和361名嚴格訓練本地精英, 以及日本人士的感懷回憶錄。戰後「六燃廠」改稱「高雄煉油廠」, 林身振 先生在此服務15年,對該廠的沿革發展相當瞭解, 今日由他負責編輯出版,是最恰當的人選。

 由這些資料中, 我發覺台灣石油工業的發展是建立在日治時期的基礎上, 沒有早期日本人的經營,就沒有今日的台灣中油和台塑石化工業。 歷史發展是建立在世代傳承上,台灣史的連續也是如此, 絕不能因意識型態的差異、政權的對立,而以人為的力量予以斷裂。

 因國史館的典藏資料而結緣,亦因相同的歷史感而成知友。 在 林身振 先生的身上,我感受到 林 先生為重建台灣歷史的苦心, 也看到台灣人那份樸實勤奮的美德。

 張炎憲

定價:500元

春暉出版社 電話:07-7613385

郵政劃撥:04062209 戶名:陳坤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春暉出版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