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作品集  楊華的一生(1900-1936),短短地三十六年歲月,皆置身於殖民統治下的台灣,在政治上,經歷了武力到非武力抗日階段;於教育上,從傳統書房到私塾被取締;在文化上,從漢文化到殖民地台灣人現代化文明的形塑,因此面對的是台灣人也是日本人的矛盾和衝突。傳統漢詩是他文學之旅的起點與終點,由於他對於傳統文人遭受詬病的劣行惡風頗為自覺,一方面,不太喜歡和韻籌唱;另一方面,因為致力於新文學,以至於漢詩作品不多。而楊華的文學作品,最可貴的在於一個「真」,他的文學即是他生命的反映、他生命的註腳。斯人而有斯疾,楊華短促的一生固是生命悲劇,但他所留下的有限作品,卻是台灣文學的珠璣,是戰前台灣文學從奠基期邁向成熟期不可磨滅的少數傑作,值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研讀語對話。(羊子喬)

楊華:(一九○六年~一九三六年),本名楊顯達,一說本名楊建,另有筆名楊華,楊器人,屏東市人。二○年代詩人,小說僅得兩篇。擅於短詩,一九二七年以涉違犯治安維持法被捕,監禁在台南刑務所,於獄中寫了五十三首的詩,題為〈黑潮集〉。另有詩集〈心絃〉與〈晨光集〉,小說則有〈薄命〉與〈一個勞慟者的死〉

春暉出版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戈壁與草原-台灣詩人的蒙古印象  從小熟讀過「大漠孤煙直」、「風吹草低見牛羊」等詩句,常常會去想像一望無際的大沙漠和天地一線的大草原壯觀景象。我沒有想到,有一天竟然可以身歷其境,蒙古成為我到過緯度最高的亞洲國家。二○○三年底因為日本詩人有馬敲(日蒙關係協會理事長)的介紹,有幸和蒙古詩人哈達博士聯絡,他的熱誠鼓舞起我繼二○○二年和二○○三年夥同台灣詩人朋友們去南亞印度參加詩歌節之後,轉而向在北亞的蒙古進行詩歌交流的興趣。在我計畫邀請台灣詩人朋友們一起前往蒙古訪問時,和哈達博士策劃台蒙詩歌節過程中,就情不自禁寫了一首詩,題〈致北方詩人〉,這不只是給哈達詩人,也是給初次謀面的蒙古詩人朋友們。希望彼此之間未來有更密切的交流,促進更深刻的瞭解和國際友誼。訪蒙回來後,台灣詩人所寫蒙古印象詩文不少,爰編集成冊,做為存證,並供對蒙古有興趣的讀者參閱。(李魁賢)

文學臺灣叢刊38 書名:戈壁與草原-台灣詩人的蒙古印象

春暉出版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蝴蝶巷春夢  《蝴蝶巷春夢》裡的九篇小說,是以戰爭末期大約二十歲的府城青年簡明哲和九個女人的性關係,構成的系列小說。從簡明哲的角度看,他這一系列的性史,都是隨著生理反應走,是物化的行為,並沒有精神、心靈層面的動機,和性交的對象不發生感情的糾葛。簡明哲的身邊也出現過和他年齡相當的年輕女子,像被賣到妓女戶的阿菜,她曾經令簡明哲動情,但和他沒有肉體關係,西拉雅族的女子潘宛蓉,是和他有了婚約之後,才有性關係。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作者強調他所寫的純粹是靈肉分離的性慾舒解。(彭瑞金)

文學臺灣叢刊37 書名:蝴蝶巷春夢作者:葉石濤

春暉出版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神祖與土地的頌歌  我個人的溯源之旅,應從客家的支脈源起,然後沿著福佬、平埔的流域轉進,最終到達了與我的血統無關的近鄰台灣山居原住民。做為一個社會運動者,我有很多機會與原住民的知青共處與對話,更早以前我早已成為原住民音樂的俘虜。近年來從平埔到山居原住民的處境,更激發我探索閱讀原住民幽秘文化的廣闊世界。僅以這本書獻給一直被壓迫而逐漸失去美麗靈魂的原本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快樂住民。(曾貴海)

文學臺灣叢刊36 書名:神祖與土地的頌歌

春暉出版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穿越世紀的聲音-笠詩選  《穿越世紀的聲音-笠詩選》共收錄六十一位同仁的作品,與《混聲合唱》比較,少了二十一位,這代表十三年來《笠》版圖的變化,有的同仁去世,有的同仁選擇走出了笠下影,但也有年輕的新血加入,時光一去不回頭,令人感嘆人世間的無常。每一位同仁寫詩的理由,每一位同仁對詩的看法都不盡相同,但只要看看那些精彩的「詩語」,就會了解,詩之於他們,是具有何等的意義和價值。希望《穿越世紀的聲音-笠詩選》的出版,再次為台灣這塊土地做了見證。(鄭烱明)

文學臺灣叢刊35

春暉出版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孤鳥的旅程  「廣漠的海洋,該飛向哪裡?」這首作為序詩的〈孤鳥的旅程〉,寫到孤鳥振著孤獨的翅翼,在海洋的廣漠中找尋、追汲生命中短暫的夢,或者必須完成的夢,縱使不知要掠過多少的海平線,孤鳥的旅程仍然一如寂寞般地於海洋航行,追著前方的信念,又或許如末尾所說的是「不可預測的命運」時此也正追逐著牠,形成動力,續往一個未知的世界。而詩集中分成三輯分別是:出離、憂‧變以及數首客家小調。而錄詩的方向皆未脫彭瑞金所言:『《曾貴海詩集》的編選,分別從「大地情」、「人間愛」和「客家風」三個主義,也是三個階段的創作去選材。』因此做為詩人在於彰顯對事對世的悲天憫人上,皆可自《孤鳥的旅程》詩集中攫獲,而在對於土地情感上則以學者彭瑞金對其之謂:『已經完全和台灣的土地以及台灣內在的靈魂契合了。』

文學台灣叢刊34

春暉出版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暗路  從《天使之舞》詩集我們就一直想窺探陳明克在詩中到底要呼喚什麼樣的天使或神靈?他究竟要呼喚誰?他又在等待誰的呼喚?讀陳明克的詩會感到每一首詩似乎都有一個故事。但他不講故事,故意在那裡說「詩」。他帶著不慍不火,也不哀傷的抒情,可是處處顯得若有所失的心情,他到底失落了什麼?

文學台灣叢刊33

春暉出版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方山水的頌歌  生在台灣南方,生活在台灣南方,才有緣用詩文書寫南力山河大地的景緻。因緣的細線總是無聲無息的縫接每個人的生命史。一九九九年高雄縣政府委託王慶華兄以攝影作品呈現南台灣的美麗。王慶華兄請我替他的作品配詩,因此才有這本詩集的誕生。其實,這一本詩與攝影約合集,希望我們的作品與江山土地的心靈共鳴,不是我寫江山,而是江山把幽祕的面目偷偷的顯露出來,反而是江山寫我們的心境吧? (曾貴海)

文學台灣叢刊32

春暉出版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印度的光與影  多年來在印度詩壇不斷發表作品,對印度詩推開一道窺視的窄門,也由此建立一此二叉流的通道。因此之便,在2002年和2003年協助台灣筆會連續安排台灣詩人組團訪問印度,參加印度詩歌節,與印度詩人和詩歌團體展開面對面的交流活動。初步成果是:不斷把台灣詩人的作品安排在印度詩刊上發表,已超過百首,嘗試把印度詩人的作品翻譯介紹進來也將近百首,除了安排台灣詩人去印度訪問外,也正努力把印度詩人邀請到台灣訪問,以達到雙向的交流。台灣詩人訪問印度,啟發了詩人不少詩的創作動力,以及著文描述所見所聞所思,這是台灣和印度文學交流方面難得一見的好現象。(李魁賢)

文學台灣叢刊31

春暉出版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給NK的十行詩  一向把醫事職場上所見、所聞、所思、所悟,化為文學素材,用詩表達深厚關懷情境的江自得,大部分的詩脫離不開醫師的視點,真正體現了「醫師詩人」的身份。江自得從職場退休,雖然未完全撤離職場,但在詩創作的體念上,卻有意識或無意識地脫開「醫師」角色,往純「詩人」的身份移動。於是,江自得在二00四年仲夏,形成一次詩創作的密集高峰期,完成《給NK的十行詩》和《時間筆記》二系列的組詩作品,前者得詩三十首,後者完成十五首。前者寫作於五月八日至五月三十日,後者噴發於六月十八日至二十一日,在短短二個月內,更準確說,執筆時間二段前後加起來,以三十一天完成四十五首詩,甚至在後一段時間裡,在短短四天內產生十五首十行詩,旺盛的創作能量和毅力,至為驚人。(李魁賢)

文學台灣叢刊30

春暉出版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