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詩人群像-李昌憲詩集  我的詩中有生活,生活中有詩。在現實而競爭的社會,在紅塵火裡,我的生活有時候成為一首詩,有時候成為一疊照片,有時候只有一大片空白,隨時間遺忘。也許,遺忘也是詩吧!詩到無詩仍是詩。(李昌憲)李昌憲沒有當代言人的企圖心,他只是站在勞工的立場發言,表達自己的心聲,平實的寫出勞工的生活體驗,勞工的辛酸、有委屈,也有怨,有淚,有苦悶、有哀愁,做為詩人,他只站到勞工裡去感受,表達這種感受,如此而已,李昌憲詩裡沒有李昌憲的身影在穿梭,在詩想裡,他與勞工是化為一體的。-摘自「鄉土文學座談-台灣地區區域文學會議記錄」,文訊雜誌,民國八十三年三月二十日出版。(彭瑞金

文學臺灣叢刊62 書名:台灣詩人群像-李昌憲詩集 作者:李昌憲 出版年:2007.09

春暉出版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詩人群像 黃騰輝詩集  黃騰輝詩精神的主體是:「愛」與「孤獨」的組合物…「孤獨」是詩人精神上保持靜觀的要領,可以在與事物相對時,保持冷靜的態度。「孤獨」並不是指生活上的孤離,做為一個現代詩人,毋寧更應涉入現代變動不居的社會生活中,去挖掘新的詩的形象。黃騰輝從事競爭激烈的現代工商業,他賣最尖端的科技產品,在這樣煩雜的業務生活上,免不了有時也會出賣「靈魂」,違背自己意願的勾當,因此,他以詩來救贖,不論是閱讀他人的作品,或是自己動筆,都是拯救靈魂的神聖工作。因此,黃騰輝是為了生活的見證而寫詩,不必為了做詩人而搜索枯腸,而矯揉作態。在近期作品中,「非情」成為黃騰輝詩作中的特徵之一。黃騰輝以經濟及科技對生活的侵略觀點寫詩,是很具現代感,但他不以玄想來偽裝,而以赤裸裸的現實來表達,保持著詩想清晰,脈絡分明的特點!(李魁賢

文學臺灣叢刊61 書名:台灣詩人群像 黃騰輝詩集 作者:黃騰輝 

春暉出版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詩人群像 莫渝詩集  莫渝的詩觀高舉兩大使命:其一,批判現實。這顯示他的詩作,是凝視時代,介入社會,且對現實中的是非黑白採取批判態度,來張揚作為一個文學工作者應持守的褒貶善惡的理想。這個詩觀,是建築在以仁愛為中心的思想觀念,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基礎。其二,感動人心。從真摯出發,寫作的詩篇,自然達到梁任公所謂「筆鋒常帶感情」的境界。這份感情,無論是含蘊於作品之中,或流瀉於字語之外,唯其存有關懷、體諒和同情的真摯大愛,故乃言之懇切,感動人心。這個詩觀,是以恕道為懷從而實踐於創作中的感性觀念,含著飽滿的善念和真情。莫渝把這兩個詩觀,作為文學使命看待,因此,創作之際,自然要「向詩索取意義與畫面」,自然要「挑選文字的意義性來構成詩篇的最基本要素」。而「反對囈語與文字魔術」,自然成為責無旁貸的一種保衛詩學的抗爭。(郭楓

文學臺灣叢刊60 書名:台灣詩人群像 莫渝詩集 作者:莫渝 

春暉出版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詩人群像 謝碧修詩集  身體健全的人,再怎麼將心比心,也無法體驗殘障者從異常過渡到常態的曲折歷程。殘障者的現實世界,多數面臨坎坷、崎嶇而困頓的命運,謝碧修能夠走出來,在金融職場掙得一席之地,工作能力不遜於常人,是一個奮鬥成功的特殊經驗,以詩現身說法多指出幾條明路,均有益於台灣詩文學與社會功用。(莊金國)謝碧修的詩,早期不免於個人片面的抒情,大抵由自己出發,又由自己結束。近來,她的詩風趨向社會深層,明顯的已從小我走向大我。她已不只走入人群,且更積極的介入關愛人群。(林仙五

文學臺灣叢刊59 書名:台灣詩人群像 謝碧修詩集 作者:謝碧修 出版年:2007.05

春暉出版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詩人群像 陳明克詩集  要說閱讀某首詩而激發我寫詩,不如說我內在的力量催促我寫詩。寫詩時,常常突然驚愕、哀愁地感受到一個不同於平日所見的時空,緩緩展開。「我一直在尋找自由我身體出現的,一些情感的衝擊。而這樣的探索,基本上可以說是一種自我對話的方式;也就是說,我以詩的語言來探索自己。」(《笠》詩刊241期,2004),「人類有自我意識時即感受到詩意。發覺人與自然界的新關係、人新的處境時喜悅之情,……哀愁的意識即為美感、詩意。其過程,宛如裂開泥土,長出新芽。」(《穿越世紀的聲音-笠詩選》,2005)或可說,我發現我與我平日所見的世界有了裂縫,我驚愕地從裂縫看見一點真實、悲喜地有了詩的感動。對於我而言,詩是黑暗中,偶而亮起的燭光。(陳明克

文學臺灣叢刊58 書名:台灣詩人群像 陳明克詩集 作者:陳明克 

春暉出版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詩人群像 旅人詩集  詩是內在解脫之聲,也是通向終極視域的途徑。有了詩,豐富了生命,使人安然度過各種風暴。藉著詩的淒美和它的想像飛躍,覓取真實的自我,我在我存在的世界,釋放了自己。(旅人)近些年來,旅人在詩的創作與批評論述上,都有十分可觀的表現。我觀察並欣賞其近期的詩作,除了節奏強烈,意象緊密外,也平衡了有內容、有意義的形象論與注重形式美的語言論。又因為他個人的精神生活早已融入宗教與哲學的思維,所以欣賞旅人的詩,往往必須多仰賴一份生命的成熟與觀照,較能順利切入他詩中的世界,尤其在閱讀其上詩時,個人更有如此的感覺。(林鷺

文學臺灣叢刊57 書名:台灣詩人群像 旅人詩集 作者:旅人 

春暉出版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詩人群像 錦連詩集  詩基本上是抒情的,祇是有柔性的和硬質的抒情之分。寫詩一直停留於感傷的哀怨情域,固然不值得鼓勵,但詩中如失去了某種lyric(抒情味),那是致命的。我以為詩不應該著重於用字遣詞的深奧或精練,而是在探討如何運用這個本身就帶有一定意義的工具(文字)去尋找一種可能性,進而去建構新的美學。我不注重可以吟誦的音樂性,我需要靠意象來推展情感。換言之,從時間性的抒情變成空間性的思維,去達成嶄新的審美境界。(錦連

文學臺灣叢刊56 書名:台灣詩人群像 錦連詩集 作者:錦連 

春暉出版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詩人群像 趙天儀詩集  詩是一種語言的藝術,詩是一種語言的批評。文字是語言的密碼,如何解密是一種詩的智慧。不論是超現實的新關係,或不論是新即物的新嘗試,從具像到抽象,從生活經驗到生命體驗,詩是無止境的追求與探索。如果說詩是一種藝術,不論是平面的媒體,或不論是電腦的部落格,都是人類追求詩的不同形式。畫家繪畫,但要裝上畫框,才算展出。詩人寫詩,一但發表,就像畫家一樣,是一種展出。也像音樂家一樣,是一種演出。(趙天儀)

文學臺灣叢刊55 書名:台灣詩人群像 趙天儀詩集 作者:趙天儀

春暉出版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詩人群像 莊柏林詩集  詩講究美感的心靈,體現唯美主義,並不是拒絕思想或理性入詩,只是詩語言本身,不能沒有美的感覺,與音樂的結合,應該是歷史遺留的痕跡。詩離開美學經驗,實難作最佳詮釋。(莊柏林

早期莊柏林的詩偏向個人抒情唯美;晚近關懷國家社會具有大我的社會性,但基本上莊柏林較不喜歡剛性的詩,他說那種悲歡離合的愁緒是他詩的靈魂的大部分。(岩上

春暉出版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詩人群像 江自得詩集  江自得出生於一九四八年戰後的世代,可以很自然地接受中小學十二年完整的基礎教育和本國語文的訓練,而後再繼續深造,絕對不會受到語言使用的困擾。至於是否能寫好詩,則看個人的才具表現。早期「笠」詩社同仁的詩,曾被譏為語言不夠熟練,在跨越語言一代的作家中,或曾有過這些困難,降自今日「笠」詩社同仁,似乎沒有一個人有如此的困境。語言的熟練是一層,詩的技藝表現是又進另一層,江自得的詩藝可以說已達到這個階層。(岩上

文學臺灣叢刊53 書名:台灣詩人群像 江自得詩集 作者:江自得

春暉出版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